——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專刊——
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河南淮源公司 崔平均
黃河,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后于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和世界第五長河。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自古以來,黃河哺育了華夏兒女,使得中華文明延續不絕,同時黃河水旱災害頻發、危困深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利用和治理黃河上吃過虧,走過彎路,例如三門峽工程,導致泥沙淤積,渭河水倒灌,形成災害,也享受到黃河帶給我們的利益,例如山西省引黃入晉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工程,惠及幾千萬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通過持續治理,黃河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但受制于一些主客觀因素,這一區域依然存在許多突出困難和問題:“地上懸河”之勢構成洪水威脅、生態環境脆弱狀況沒有根本扭轉、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欠發達地區面積廣闊、經濟發展質量整體不高。今天,在積累了更加充實的物資基礎和技術條件的情況下,國家做出了新的戰略安排,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一項巨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東西部、上下游、左右岸及城鄉、水土、養治、疏堵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需要統籌謀劃、協同配合。應當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和客觀規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效的處理各方面關系,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達到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黃河文化的目的。
發展經濟需要用水、生態建設需要用水、日常生活也需要用水,我們不能把水資源當做是無限供給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如果不加以控制,總會有取之盡、用之竭的一天。我作為一名黨員和公司領頭人,同時又是在黃河岸邊長大的中華兒女,更應該堅定文化自信,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的保護,以保護黃河、水資源、生態環境為己任,發動身邊的人都參與到保護環境、節約水資源的行動中來,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推動生態文明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做出自己的奉獻。